当前位置:菩提佛 > 放生起源 > 正文

北京适合放生鱼的河流有哪些,北京一公园违规放生多巴西龟疯狂围剿观赏鱼

2024-01-23 15:13作者:admin

一、沈阳哪里放生蝎子最好

1、“别再往北小河公园放巴西龟了行吗?!4只巴西龟咬烂一条大鱼后走了。”昨天,目睹了放生一幕的市民细数了自己看到的危害。尽管放生者发微博称,“内心安宁喜悦,祈愿众生安康幸福……”这种说法却遭到网友们的怒怼:放生是好事,但要守规矩。

2、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望京北小河公园,公园的湖面上,有星星点点翻了肚的小鲫鱼,这些鱼的遗骸多是残缺的。西岸附近的水面上,突然泛起了一串水波纹,一条没了脑袋的死鱼游得正欢,银白色的身子在水里若隐若现,待它终于不动了,两只碗口大的巴西龟从鱼尾下探出头来,见无头的死鱼再无什么“油水”,才分别游走。

3、在望京论坛上,也有网友晒出了类似的照片,并表达了愤慨之情。这位网友说,昨天很多人都看到了4只巴西龟在水里撕扯一条大鱼的场面。最近一段时间,在北小河公园水系放生巴西龟的人很多,这些巴西龟在水里没有天敌,简直肆意妄为,很多鱼都被咬死了,希望大家不要再胡乱放生,同时也希望公园方面能加强管理。

4、“今天还有两位大姐来放生王八呢,都来不及阻止,黑塑料袋一松口,扑通几声,人家就放完了。”北小河公园的保安如是说,他们说的“王八”指的就是巴西龟。

5、记者向北小河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坦言,近年来到北小河公园放生的人确有不少,而且放龟的明显比放鱼的还多,现在水里的巴西龟可能有几十只,有时候爬上岸,还会被游人带走。北小河公园的水体由井水、中水混合,起初园方只在水里放了一批观赏鱼,后来的小鱼都是自己繁殖出来的。

6、“公园有要求,保安看见放生的肯定要管,但偷偷放生的情况,也很无奈。”工作人员一番话后,记者询问之后是否会有相关的办法,处理已经放生在水系内的巴西龟时,工作人员并未明确表态。

7、近年来,包括巴西龟及其他物种的野蛮放生行为,媒体进行过太多报道。记者注意到,目前北京市很多公园内,尚未把放生作为明确禁止项目。

8、专家解释,巴西龟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攻击性,而是作为外来物种,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它有着适应能力、繁殖能力极强的特性。在水中过度繁殖的巴西龟,会很快破坏水系的生态平衡,耗尽水中养分,间接导致其他水生鱼类、植物死亡,这样的情况比直接攻击更严重。

9、同样是在望京地区,今年6月记者曾报道过望和公园香风湖环境提升后的一次“放生”活动,将什么样的鱼投放入湖中有利于维持水系生态平衡,投放多少能够同时达到观赏和环保效果,这些细节要经过反复的论证和精确测算,才能得出科学的结果。

10、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距今已有300年历史。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为四子雍亲王建造府邸,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枢,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

二、连云港哪里放生老鳖

北京适合放生鱼的河流有哪些,北京一公园违规放生多巴西龟疯狂围剿观赏鱼

1、寻着历史的足迹,雍和宫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十五世纪。《清宗人府事例》中有这样的记载:“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二月谕宗人府:皇四子胤禛、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皇十子允锇……等,俱已分别册封分府,唯胤禛、允祐二人是贝勒,而所封府邸是亲王府邸雍和宫,规模违制,着由官房租库,将前明内宫监房拨给胤禛……”。文中提到的皇四子胤禛即:清朝雍正皇帝雍和宫。这时是贝勒身份,按照贝勒府府邸的规制,他的父亲康熙皇帝将明朝时期太监们居住过的官房(清朝定鼎北京后将这里划为内务府官用房)分给了他。康熙三十三年胤禛搬进府邸,取名“贝勒府”(年限有待考证)。

2、康熙四十八年,胤禛晋升为“和硕雍亲王”,“禛贝勒府”也随之升为“雍亲王府”。这时的雍和宫从规模、建制到人员配备都与从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这座昔日的“贝勒府”真正发生历史性改变则是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3、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结束了他为期六十一年也是清朝历史上最为长久的统治历史。同年,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继承皇位,改年号雍正,是为雍正皇帝。皇帝随即迁入宫中,但对曾经居住过三十余年的府邸已有了很深的感情,于是,将这里改为自己的行宫,正式赐名“雍和宫”。雍和宫作为帝王行宫和“龙潜禁地”的历史便由此开始。

4、雍和宫改为行宫后,雍正皇帝并没有对这里进行大规模改建,只是对东花园(又称东书院)进行了彻底修缮。

5、早在“禛贝勒府”时期,当时宅院东侧就辟有一小院,内有亭、台、廊、室,栽种着各种树木花草,供作为贝勒王胤禛读书阅典、贝勒王福晋赏花观月。往后,随着胤禛爵位的升迁,这里得以不断扩建和修缮。雍和宫改为行宫后,东书院又在原来基础上增添了许多亭、台、楼、阁。《国朝宫史续编》中对东书院的一门一匾,每幅楹联、每幅匾额甚至雍和宫一草一木都有详尽记载。重建后的东书院被装点的古朴典雅,清幽明净。乾隆以后的各位皇帝,必须按“定制”每年最少来雍和宫礼佛三次,即:每年八月二十五乾隆的诞辰和正月初三的忌辰,必须“盛装隆从,威严如仪”地先到雍和宫各佛殿拈香礼佛,然后到东书院向乾隆遗像致祭;每年五月的夏至节,皇帝到地坛祭拜后,也必须“原班原仪”先到雍和宫拈香拜佛,然后至东书院尝新麦——吃新麦面粉做的麻酱面,即每年夏至“芳泽事毕,临此园少歇、进膳”。东书院则成为清朝自乾隆以后各位皇帝在雍和宫礼佛之后休息的重要场所。

6、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东书院当时的规模几乎与现在的雍和宫相当,当时,两种风格不同、格调迥异的建筑群相辅相成构成了雍和宫的全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雍和官规格的不一般,使得东书院各殿房陈设,如桌案、围屏、宝座、古玩等都和故宫一样。这里也曾设有“领雍和宫事务大臣”、“总理雍和宫东书院事务大臣”等文、武官员。他们的重要职责之一即:看管东书院所陈大量珍宝古玩。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东书院被日本人所烧,大量物品也都被日本人抢走。东书院连同这里所发生过的故事都已成为历史。

7、1995年,为改善僧人住宿条件,雍和宫管理处在东书院遗址上盖起了两幢极具古典建筑风格、现代化设施齐全的僧舍,雍和宫的大多数僧人常年居住生活在这里。

8、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驾崩圆明园,爱新觉罗·弘历即位。乾隆皇帝一改清朝旧制,于同年九月将父亲梓棺安放雍和官(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历史玄机,众说纷纭),雍和宫也因此结束了它整整十年的帝王行宫历史。

9、期间,为迎棺椁,雍和宫主要建筑在十五天内改覆黄瓦,雍正灵柩就安放在他当年的寝宫(今永佑殿)。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十一日,移棺易州西陵,此后,永佑殿则常年供奉雍正影象,这就是现在常说的“影堂时期的雍和宫雍和宫”。实际上,在雍和宫没有真正改为藏传佛教寺庙之前的近十年时间里,宫内大部分殿堂已成为藏传佛教黄教喇嘛颂经的地方。

10、从“贝勒府”到“雍亲王府”、“行宫”直至影堂时期的雍和宫,雍和宫的每一阶段都演义着不同的宫廷斗争历史,也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至今无法解开的历史疑团。

标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